西方“微信”Facebook,以及通讯APP的“后应用”时代
Gartner(信息研究和分析公司)称,Facebook正在演变成西方的“微信”。
Gartner认为,随着对智能手机应用的了解和开发的深入,智能手机应用已经开始步入尾声。通讯平台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分析员宣称,“后应用”时代即将到来。这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通讯应用将比社会媒体应用更为流行。
在一份调查中、美、英三国手机使用者的新报告中,Gartner对应用使用的前景预言表明了通讯平台正在吞并着其他应用,比如,在2015至2016年的调查报告中,视频应用的使用时间下降了4个百分点。
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地图应用的使用时长也下降了3个百分点。同一时期,社会媒体应用的使用量减少了2个百分点,而通讯应用却增长了3个百分点。
购物(能够收获有形商品的购物)和个人助理应用(快捷查询功能)没有随同下滑趋势,而是分别上涨了3个百分点。
Gartner调研部长杰西卡·艾克霍姆在与Tech Crunch的一次**中谈到了这个调查:“使用本地应用的人越来越少,大家开始转向其他。消费者们对应用的兴趣逐渐减弱,应用种类太多了。人们正在下载的应用有多少?他们发现新应用需要多久?——事实上人们对应用已经没有那么感兴趣了。大家只会在已经下载的应用上花时间。”
“另一方面,有了数字助理后,我们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嘿,我只想立刻要一个答复!’,而不是‘哦,那是哪个应用?让我想想…不,我还是去问问Siri或者其他人吧。’”
社会媒体应用一点点败给通讯应用其实是在情理之中。想想看,有多少个人分享都已经转移至了更为受限/私密的通讯平台上。分析员指出,人们超级依赖这些通讯应用——据调查数据显示,72%的被调查者每天至少使用一次这种应用。
近些年,Facebook也想方设法地推广其名下的通讯应用Messenger。它关闭了手机用户浏览Facebook消息的功能,想看消息只能下载和使用Messenger。这一策略可能会损害Facebook的一些主要社会媒体应用的使用,但很显然,它推动了Messenger的使用——每个月的使用人数已超过10亿。Facebook还拥有WhatsApp平台,WhatsApp有10亿多用户,在美国境外十分流行,如欧洲和南美。
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微信凭借着提供丰富的第三方服务——从打车到银行服务再到订餐——成为了俘获人心的主导通讯力量(Gartner的测验表明微信的使用量高达95%)。微信开创了这种所谓的“超级应用”的模式,但是同行业竞争者如Facebook很明显正在西方的手机客户中炮制此法——很多方面表明,它正在汲取着其他应用的氧气,即使是Facebook旗下的平台也不再是提供万能服务的唯一场所。
微信的“超级应用”模式能在西方如法炮制吗?毕竟微信的成功与中国实施网络防火墙和不同的文化态度因素脱不开干系。但艾克霍姆认为美国拥有自己的“微信式平台”只是时间问题。
当被问到微信模式能否被成功复制时,她说:“坦白讲,我认为可以,而且我们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因为现在应用使用趋于停滞,数字助理涌现,而且人们还习惯于使用一种渠道去获取信息。这也是Facebook现在正在做的——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越来越像平台的通讯应用——他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情况是如果使用体验很好,其他人就会相继使用。只要使用体验好,最先使用的人便会告诉他们的朋友、家人等等。这样应用就传开了。现在我们的早期使用人群越来越多了,所以我相信我们的模式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
“也许不会像微信在中国发展的那么迅速,因为它们采取了从手机入手的方式,但是虽然发展缓慢,我们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取得成功。”
Facebook通过主屏幕应用《Facebook Home》对占领智能手机主屏幕进行了大胆尝试,但是并没有成功达成公司所追求的先入为主的目标。不过早期的坎坷并未影响公司现在的蒸蒸日上,Facebook采用非直接的方式,凭借着其多种多样的社交和通讯平台功能占据了智能手机体验,成功地让使用者们在其构建的围墙花园内驻足。
通过一系列主导的平台来占据人们的时间,吸引注意力与硬碰硬争抢第三方应用占据主屏幕位置所产生的最终效力是一样的。
收购也是Facebook成功从竞争平台挖走客户的关键,Facebook收购了WhatsApp和Instagram——为Facebook帝国增加了上亿个用户,扩大了覆盖范围(尽管Snapchat这个巨头没有被收购,但Facebook也正努力的通过大量模仿其功能来淡化这个威胁)。
“他们仅仅是在Facebook Messenger上就拥有10亿客户,WhatsApp上也有近10亿人。”当提到她是否认为Facebook是西方势不可挡的通讯平台时,艾克霍姆说道:“真的只是时间问题。客户体验一定要达到既定标准,必须避免普通的那种‘用Dominos点个披萨’或是‘用Uber叫个车’的体验。人们现在对于这种体验已经厌倦了。”
当然,Facebook围墙花园中的其他应用也不是没有生存空间了,只是会有更多的minor bots/chat bots(一种聊天程序)与独立的属性相竞争。所以,开发商们要对自身的期待有所改变。艾克霍姆认为在Facebook占主导的将来,人工智能在帮助客户发掘服务方面意义重大。
“将会有情景化的服务。所以依据个人身份和个人需求,你会收到许多的营销消息。不单单会有主要的服务——还会有满足你要求的服务。这就需要用到人工智能,许多的营销人员将来为扩展自己的品牌也会用到人工智能。”
她认为尽管日益强大的平台巨头们正在逐步垄断通讯——在数字世界中,开发商们依然会在人工智能领域遭受挫折。
“人们总是想要令人振奋的新鲜事物,”她说,“但必须是绝佳的用户体验,必须激动人心。比如,Sherpa,它就展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主要是要创造那种情境般的、无缝的体验。所以它们必须要真正地知道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对于隐私、信息、定位等的设限是什么。目前我们还没有这种应用,所以我觉得还有一片全新的领域等着我们去发现。”
“尽管我们现在谈论着后应用时代,但对于一些新事物来说还是有机会的。”她补充到,“一个新应用会吸引十亿个用户吗?也许不能,但如果你拥有了10万个用户,你便可能被收购。”
虚拟个人助理是调查中另外一个明显增长的领域——Facebook已经公开了一个(Messenger中有一个人内置助理,名为M)。
虚拟个人助理最终是否会在这座围墙花园中作为另一项功能收入通讯平台,或者声控助理是否会足够强大,足具颠覆性而让智能手机主屏幕发生重大变化(比如说通过非手动设备如苹果的Air Pods或是与亚马逊Echo相连的扬声器),这些还需我们拭目以待,他们都会对通讯平台的主导地位造成一定的阻碍。
Gartner先前曾指出消费者对声控设备和服务的兴趣。对于这个应用调查,他尤其是关注智能手机中的虚拟个人助理,他发现在美国和英国的被调查者中,Siri和谷歌现在的使用率最高。所以Facebook在这方面还有发挥的一席之地——但他没有将其助理整合至移动操作中的这个优势。
分析员根据调查发现对于虚拟个人助理的主要应用是查看天气预报(70%);搜索附近或某一地点(44%);读重大新闻或读其他新闻故事(44%)。也就是说这些数字助理并没有对通讯平台的基本应用造成威胁,如聊天功能。
分析员的确认为虚拟个人助理可能会取代一些“传统应用”,因为与手动打开一款天气应用相比,它能够以一种合并的方式提供快捷的信息。但是对虚拟个人应用的这种功利性关注并不意味着会扰乱整体社交的额外计算机辅助数字标引技术——以及多媒体——他们都在许多的通讯平台上持续扩张、增强。至少现在,还无法影响他们。
虚拟个人助理依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着一席之地,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毕竟分析员发现有大量的(71%)被调查者们每周至少使用一次。艾克霍姆也发现三个国家的使用频率有较大不同:美国的使用率最高——被调查者中有42%称他们每天都要使用虚拟个人助理。(相比,中国只有28%,英国有30%)
艾克霍姆指出另一个驱动着后应用时代的是消费者们对控制多种连接设备的需求——比如在智能家庭场景中——囊括一切的应用方法就不奏效,而且还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
“人们只想‘一款应用,一种功能’吗?是的,我们发现人们对于家庭自动化和家庭有关方面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如果一个应用就覆盖了所有智能方面,那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她说,“那是我们所发现的另一个趋势——应用领域还需要更多的融合,而现在还未达到。”(花与爱丽丝 / 译)
【本篇文章属于白鲸出海原创,如需转载:需联系授权方可,未经授权严转载!】
友情提醒:白鲸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请白鲸的广大用户、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向您索要费用、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