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初创企业生态圈仅仅是海市蜃楼吗?
从15年以来,尤其到2016年,印尼初创企业生态圈一片繁荣景象,市场上出现的从事各类型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大量涌现。其中不乏做得好的,例如Tokopedia(电商)、Traveloka(线上旅游)、Go-Jek(网约摩的)。
与其他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不同,这些创企也采用了“烧钱”的模式,做广告、补贴等等,以获得大量用户。
这种现象也激起众多负面评价,其中包括这样的观点。
在印尼,快速崛起而繁茂的初创企业生态圈被认为更像海市蜃楼,而一切慢慢散去后,又将面临迅速的衰败。
极其轰动的方式出现,然后像烟雾一样消失。这是否真确?
“烧钱”概念盛行,可以看到的印尼很多冒尖的企业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大量的投入获取用户,然后等待膨胀到一个度之后,开始大量收割利润,慢慢填补此前的消耗。
从现有的数据看,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LAZADA在获得阿里巴巴10亿美金控股后开始加紧对东南亚其它国家市场的拓展。但在此之前,LAZADA与其背后的Rocket Internet一度因为不断 “烧钱” 而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
截止现在,尽管从数据上看LAZADA的盈利能力大幅上涨,但其亏损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亏损依旧大于盈利。
Go-Jek东南亚为数不多的“独角兽”之一,也是印尼首个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初创企业。Go-Jek的最新一轮的5.5亿美金投资计划将被用于对印尼本土市场的拓展。
而他的两大强敌之一,来自马来西亚的Grab,前几日刚刚宣布获得7.5亿美金,成为东南亚地区估值排名第二的科技公司,仅次于Garena。同时,Grab宣布要加大对印尼雅加达地区的投入。另外,Uber在推出中国市场之后也表示将重点转移至东南亚市场。
另外,Uber和Grab双方投资者之间的牵扯甚少,估计“滴滴&快的”合并的事件应该不会发生。
在印尼网约车市场,似乎也在上演此前我们在国内所看到的那一幕,滴滴、快的、Uber、易到之间的故事,无疑这些都围绕着大量的补贴、资本消耗,也就是“烧钱”。
然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网约车领域。电商领域里除了LAZADA之外,Tokopedia、Bukalapak、MatahariMall、OLX等,外卖领域也有国外大牌进驻但最终宣告退出的Abraresto、FoodPanda等。
国内正经历资本寒冬,但东南亚地区一片繁荣。东南亚地区可以说进入了初创企业元年,大量资本的涌入,造就了一批批的本地优秀互联网公司,但同时给整个创业生态圈带来了一些浮躁之气,换个说法就是“To VC”。
从前景看一部分互联网企业的确是建立在实际需求上的,有前景有潜力,且已经找到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的公司。就此而论,投资者的乐观也并非没有道理。
那么在印尼是否有初创企业已经能实现盈利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aCommerce,这家面向东南亚主要与电商企业合作的物流公司。TIA曾发过一篇文章【东南亚真正赚钱并非电商,而是物流】,物流领域的初创能获得盈利并不稀奇,在过去的两年电商在东南亚的发展就像氢弹爆炸一般。
而物流作为其中必不可缺但又及其薄弱的一环,使得这些电商企业不得不分心去帮助构建物流生态。
或者换一句话说,是电商养活了物流,类比淘宝与各大快递之间的关系。从观察来看,整个东南亚的电商平台进进出出,进来的不少,出局的也不少。阿里是否能通过LAZADA整合整个东南亚地区电子商务市场尤未可知。
无论如何,“烧钱”还在继续,投资人依旧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与信心。
所谓的资本寒冬,离东南亚还很远。
文章信息来自于 CAMIA观察 ,不代表白鲸出海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对于因本网站内容所引起的纠纷、损失等,白鲸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友情提醒:白鲸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请白鲸的广大用户、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向您索要费用、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