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出海—让中国互联网服务世界
{{user_info.user_name}}
您当前是白鲸会员
开通VIP,享受更多服务
会员到期时间:{{user_info.expire_date*1000 | formatDatebyDay}}
合作查看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view_cooperation || 0}}次
合作发布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release_cooperation || 0}}次
公司查看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view_company || 0}}次
榜单下载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download_rank || 0}}次
报告下载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download_book || 0}}次
鲸币数量:{{user_info.jingbi}}
发布
当前位置:白鲸出海 > 资讯 > 正文

傅盛和他的猎豹:“头牌”背后的独立运动

魏方丹  • 

晨光、喷泉、垂柳,几十米的红地毯。20日,摇曳在北京郊外大片绿原中的猎豹移动( NYSE:CMCM),用一个轻松形式为一款名为“头牌”的产品壮行。后者是业内首个聚合全球市场网红短视频的应用。

轻松背后,隐含着这家“当红炸子鸡”公司的未来一段战略动向:猎豹移动,正加速从一个工具型企业朝兼有独立内容及服务的平台型企业转移。对它来说,这既是一个巨大机遇,也是一次战略转型。

机遇在于,当全球ICT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虚实经济开始加速融合,一个庞大的视频年代开始了,它标志着流量经济的再造。它不但是谷歌、Facebook、苹果们的整体认知,也是中国BAT、巨头华为以及诸多中小企业瞄准的战机。猎豹的行动,不是跟风,而是一个关键窗口期。

只是,这一幕发生在2016年Q1财报披露周,且伴随一个不太有利的Q2财测,直接关联着资本市场动向,从而给“头牌”蒙上一层紧迫色彩。事实上,它不过是猎豹既定的产品策略。

但市场似乎漠视了它真实的用心与业务变化。就在“头牌”发布前几个小时,猎豹美股股价经历了考验:当日跌逾17%,盘中一度跌逾21%。

降速背后:被漠视的平台化动向

20日上午发布会演讲环节,猎豹移动总裁徐鸣没有回避。他说,股价大跌,他与许多同事确实不太开心。猎豹至今上市两周年,差不多发了七、八次财报,每次发财报的时候,都是收入大涨,股价大跌。

“这次开董事会,我们就很有压力。因为,我们今年二季度,整个的收入随着整个经济的情况尤其是海外分成的问题,所以会有压力。”他说。

我所获知的多重信息,足以证明,股价波动既在创始人傅盛的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所谓“预料之中”,是他早有预判,会有一定跌幅;预料之外,则是没有想到,下跌成了“暴跌”。

“Q2财测,当然出于董事会要求,就是要展示一个真实的猎豹移动。”20日,猎豹一位朋友说。

过去多年,我看到过太多中概股案例:手段用尽,掩盖真实,试图延缓业绩变脸导致的股价震荡,最终局面却是遭遇浑水们一波又一波的质疑,有的轰然倒地,有的则且战且退,打了“私有化”旗号加速撤离。

猎豹发布2016年Q1财报时,没有回避行业正在发生的新情况。在没有效仿同行对市值做出“过渡”或“缓冲”的动作下,它直接给出了不太乐观的Q2财测,显示出一种坦诚与自信。

甚至,在随后电话会议上,当一名分析师根据去年表现尝试寻求股价支撑理由时,傅盛与CFO杨家威两人反而给出了更多澄清。

Q2财测透露的信息,确实是猎豹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只是,盘中如此跌幅,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实质业务面遭遇某种误解。外界没有看到,短暂的Q2财测信息下,隐含着猎豹移动构建竞争力的诸多行动,而且许多已见成效,并直接体现在Q1业绩之中。

不过,猎豹没有为股价波动而失去当日节奏。徐鸣透露,“头牌”有个口号叫“拯救不开心”。

“昨天很好地用自己的药治了自己的病,拯救了不开心。”他笑着说。

一个玩笑,让人感受到,这家中国互联网企业无畏短期波动的姿势。

那么,这种姿势背后,猎豹是否真能支撑起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股价暴跌背后,它有哪些被误解或被无视的成长动能?“头牌”标志的内容型产品里,隐含着猎豹怎样的真实竞争力?

若要我说,Q1财报、Q2财测、股价巨大波动,这一幕幕中,传递了猎豹的一种自信。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股价波动,正是它有意为之:它正从一个狂飙突进的发展周期,转向增强体质、构建更深生态与长期竞争力的关键阶段。它开始平衡速度与内在体质的关系。

让我们回到基本面看它。

Q1财报显示,猎豹移动当季总收入同比增长63%;Non-GAAP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1.02亿,同比增长32.6%;GAAP净利170万美元,同比降65.2%。它对Q2的营收指引,不及市场预期,仅10%-13%区间,相比之前60%以上的数据,确实明显有些不利。

猎豹官方表示,Q1收入未达预期,在于两个方面:

一、海外第三方广告平台的eCPM在下降;

二、猎豹海外直销队伍建设没有达到预期,导致自有销售的变现能力提升有限。

第一个方面,很多人看不到它其实是猎豹的“非战之罪”:并非猎豹自身所致,也非它所能左右。

猎豹是全球互联网业一个单点突破经典案例。借助工具型产品,短短两年就捕获了海内外几亿的优质用户群,并借此与全球移动互联网营销巨头如Facebook、谷歌、推特、雅虎、腾讯等达成深度合作,分销强大流量。其中,猎豹是Facebook顶级流量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广告合作伙伴之一。

Q1财报没有具体解释海外第三方广告平台eCPM下降原因。而分析师会议上则透露出,这与Facebook自身危机有关。

过去一年多,Facebook用户分享消息数量持续下滑。去年年中同比下滑21%;今年年初同比下滑超过15%。用户分享是Facebook信息流广告生成基础,也是用户粘性标志,它当然担心。Facebook为此特意组建团队,欲走出下滑困境,甚至为此调整了信息流(News Feed)算法。而调整算法会直接影响eCPM,冲击合作伙伴利益。这正是猎豹业绩受到影响的最大一面,也是它无法左右的一面。

第二个原因,也即海外直销队伍建设未达预期,这与第一个原因无法单独切割。

猎豹早已洞悉到,随着规模壮大,它不能将所有鸡蛋放在有限的篮子里,过度依赖海内外巨头充满风险。它必须具有相当的自主营销能力,就是说有直销服务体系。

在国内市场,猎豹早就摸索出一套成熟经验,并被验证有效。猎豹今年Q1国内移动广告收入之所以快速增长,正是受益于本土直销团队攻城拔寨。而面向全球市场,它需要一个周期去复制国内经验。建立海外直销队伍,落地执行,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释放成效。

一个最新的人事动作,能看出猎豹强化海外直销力量的用心:它已聘请雅虎原副总裁Todd Miller担任全球销售VP。Todd在互联网销售领域有着十分丰富的实战经验。任职雅虎任职13年,他曾负责管理雅虎多个销售团队。他的加盟,有助于提升猎豹北美、欧洲销售力。

要真正建立直销,必须有更多强大的自有产品方案做后盾。猎豹不缺工具型产品。过去几年,借助移动版浏览器、清理大师、安全产品,全球无往不利。工具型产品具有超强的技术突破力,能超越许多国家、区域、文化及平台的限制,比其他产品品类能更快渗透全球市场,捕获大量用户。

截至2016年Q1,猎豹总收入尤其海外收入、移动收入、国内移动广告收入的占比,不但标志着产品策略成功,也标志着全球化策略的成功。与大多数同行不同,猎豹更早证明了中国互联网公司有能力在海外实现大规模营收。财报显示,猎豹移动移动端月活用户已达6.51亿,本季新增1600万月度活跃用户。其中近80%的移动月活用户来自欧、美主流市场。季度末,猎豹移动产品全球装载27.62亿台移动设备,当季新增4.21亿台。

但当移动互联网度过第一波热潮、智能手机出货放缓后,仅靠工具型产品攻城拔寨会遭遇瓶颈。Facebook用户分享消息持续下滑,既有存量用户对信息流广告的审美疲劳,也有移动端因用户基数较大、增长幅度弱化的现实。

在保持工具型产品优势、继续吸引新用户基础上,猎豹移动急须研发新产品品类,丰富互联网服务。否则,存量用户会面临老化、粘性不够,海量用户形成的大数据,将难以获得更大挖掘的价值。不但如此,时间拉长,反而还会变成成本。

什么类型的产品能激活猎豹移动全球庞大的用户群呢?

它必须能让用户之间产生高度互动的关系。社交型产品当然可以。但市场很难再度诞生类似Facebook、微信的社交平台。

猎豹移动决定的路径是内容型产品。若你仔细梳理它的言论,尤其过去多季财报信息,会发现,一年前,甚至IPO周期,傅盛就已明确了这一路径,那就是要在工具型产品汇聚新用户的基础上,用内容型产品增强粘性,提升活跃度与停留时长,最终走向更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化运营

傅盛历经多个企业,创业多年,每轮最风光的时候,他都提前预埋下化解危机的产品。这人身上一直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过去几个季度,每次展望未来时,傅盛对于内容产品的表达,甚至完全如上雷同,显见他的战略诉求,非常强烈。

猎豹也早已尝到内容型产品的甜头。2015年初,猎豹通过自研和战略投资小规模拓展着内容产品。收购而来的轻游戏《别踩白块儿》,经过改造与升级,命名为《钢琴块2》(曾名《别踩白块儿2》),去年7月份发布后,所向披靡,创下App Store中 117个国家总榜排名第一、146个国家游戏榜排名第一、148个国家街机游戏榜单排名第一、155个国家音乐游戏榜排名第一的纪录。而且,它还帮猎豹突破了苹果iOS阵地,开辟了新战场,大幅提升了这家公司耕耘全球内容型产品的信心。

猎豹最新收购的产品Rolling Sky,同样丰富了它的休闲游戏类产品线,有望扮演2016年游戏产品线的新动力。

猎豹移动一位朋友透露,由于游戏团队表现出色,去年获得了公司比较高的团队奖励。

20日发布的“头牌”,具有更为丰富的解读价值。这个迎合了眼下“网红”与“短视频”风潮的产品,有望引领猎豹移动的内容走向平台运营。

这与全球互联网巨头的动向非常一致。比如猎豹的合作伙伴Facebook,已将直播型视频业务视为主流应用之中的“重中之重”,期望借此消除用户分享信息下滑风险;猎豹移动天使投资方之一小米,前不就发布大屏MAX后,雷军表示,直播会是小米的服务之一;而猎豹移动股东之一腾讯,更是早已涉入,且是核心玩家。

“头牌”的商业模式,有助于在猎豹庞大的用户群之间建立种种社交圈层,形成粘性,提高用户活跃度。它不但会稳固存量用户,更可通过网红实现大规模用户拉新。由于用户群遍布全球,这款产品从一开始就具有全球化的聚合能力。一旦它将原有用户有效转化,猎豹有望成为全球最具统摄力的具有社交属性的媒体平台,隐含着巨大的移动广告营销价值。事实上,“头牌”并非猎豹唯一独立研发的内容产品。它还有更多。部分不便披露的产品,甚至早已在美国、印度等市场占领先机。猎豹移动官方表示,许多内容产品的布局,跟BAT等公司面向国内不同,而是一开始就着眼于全球。

尽管早有内容产品战略储备,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傅盛仍然坦陈,猎豹之前一段有些过于乐观。他从业绩判断与业务调整两个方面做了解释。

“如果说我们犯了个错误的话,就是在第一季度的时候认为公司收入一些下跌是季节性的原因。比如很多大的广告主,在第四季度完成全年预算之后,第一季度的投放会减少,所以我们当时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认为只要第一季度的季节性因素过去之后,第二季度的增长会得到恢复。”他说。

但到了4月,傅盛发现,有些不是季节性因素,“可能是合作伙伴的一些算法问题”。如此,当初用“两到三个季度的缓冲期”去建立直销团队、实现内容转型的计划就有些被动。Q1,猎豹做了许多业务结构调整,在内容领域开始划分事业部,“在划分事业部的过程中我们的确忽略了与一些合作伙伴的沟通”,未能发现伙伴算法调整,导致猎豹广告单位展示变现水平下降。这一被动的预期,比原来的预判早了一些。

超越寄生模式:猎豹独立进行时

但傅盛同时表达了自信:“大体上来说,只要我们摆脱对某些大的合作伙伴的依赖,相信公司整体的流量和用户的变现还是会恢复增长。”

而通达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眼下的内容型产品战略。只是,这一战略比当初预想中来得要紧迫一些。

“今天来看的话,我们在内容产品方面下个季度会投入全力,至于产品和时间表,大家还是看我们到时候向市场上发布的产品吧。”他说,猎豹也许会发布很多产品,但只有一两个点是核心点,“相信未来两三个季度里大家会看到这些产品突出的表现”。

我从傅盛的言论中体会到,整个市场变化,尤其是核心合作伙伴自身的成长被动带来的影响,都在他的判断之中,只是时间提前了一些。他确实是一个对行业变化有强烈预判能力的人。

而“摆脱对某些大的合作伙伴的依赖”一句,更能让人体会到,他对猎豹与Facebook们的合作利弊,早就了然于胸。

事实上,核心合作伙伴主业出现震荡,也不止Facebook一家。去年以来,巨头谷歌的广告主业,营收增长同样明显放缓;而在前几天公布的财报中,中国腾讯同样如此,它的广告环比下滑了23%。

这背后有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广告主们的投放开始趋于谨慎。也许正是出于危机反应,最近微信朋友圈的广告似乎多了起来。它大概反映了腾讯的一丝尴尬。

作为工具型企业的猎豹,带有非常强烈的开放风格。即便巨头们业务震荡,跨区域、平台的技术与产品导向,也会让猎豹拥有相当的生存空间。过往一段,成功的全球化策略能给它创造很多缓冲。只是,如果它继续过度侧重与上述巨头们的合作,会形成寄生模式,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它们的变现方式上,最终会弱化自身的独立竞争力。而且,巨头们还会持续分流猎豹移动的优质客户。

这种格局之下,猎豹必须拥有自己更为独立的舞台。傅盛的策略,合乎公司的未来。

因此,可以这么说,“头牌”的发布,不仅仅是一款内容型产品的动向,而是一个整体战略的落地。它事关猎豹未来多年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一次本在预料之中的股价波动,以暴跌体现,确实没能体现出这家中国公司对自身调整的一种自信。美国资本市场忽视了它的基本面变化,没有真正反映出它为挖掘用户活跃度、增强粘性、构建长期核心竞争力做出的关键努力。

而且,资本市场没有看到,2016年的猎豹移动,虽然面临挑战,却依然有着巨大的风险缓冲。

傅盛说,公司对未来几季现金流保持正向非常有信心;CFO杨家威强调,整体来看,2016年,公司会继续在销售和营销费用方面取得协同和杠杆效应,目前效果已开始体现,全年预计会继续保持盈利。

我看好猎豹的变革动向,尤其它的内容型产品策略。这家中国公司正从注重“速度与激情”、侧重用户与数量增长的阶段,走向侧重内生业务驱动的可持续增长阶段。这不但会重塑服务,激活遍布全球的用户,大幅降低对几家巨头伙伴的依赖,更会开启一个真正全新的平台化运营局面。

在我看来,猎豹移动真正的风险,并不在于什么股价波动,而在于傅盛等人能否在一个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围绕猎豹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能否进一步挖掘出一个庞大存量用户的价值,并形成拉新效应。要知道,一个企业的用户数量,总归会有一个瓶颈周期,猎豹移动的行动,符合它的未来。

我看好它的另一面,则在于:在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企业中,猎豹是少见的敢于超越对母国市场要素过度依赖的一家公司。过去几年,全球化布局给它带来的自信,价值远远超过一款成功的产品。2016年的此刻,猎豹既拥有遍布全球的用户群与产品口碑,又具有赖以创新的庞大的中国市场,应该说,它比许多同行具备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当然,市场上的风险因素,往往存在于过往依赖的路径里。我个人判断,猎豹的创新举动、独立化动向,可能会引来国际巨头的警惕。尤其是过往那些合作伙伴们,比如Facebook们。因为,随着猎豹内容产品战略落地,它触达线下的O2O化能力将大幅提升,会吸引许多广告主,汇聚高度碎片化的C端获益通道,这可能会让一些巨头们睡不着。

但猎豹本身就是在巨头环伺的氛围里发展起来的:猎豹诞生阶段,有多家中国巨头资本参与,后者之间还常有博弈;而它过去两年高速成长期里,同样没有脱离与多家国际巨头的竞合关系。傅盛不是海归派,但你能感受到他与猎豹整合、嫁接全球产业资源的能量。

因此,一次股价暴跌,并不足以畏惧与忧虑,它反而有望成为猎豹再度“豹变”的前奏。伟大的企业,往往诞生在经济下行周期与剧烈转型之中。随着“头牌”推出,猎豹移动,这家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开始借助内容战略超越过往寄生模式,以更为独立的姿态,站在全球互联网业创新的窗口。


文章信息来自于百度百家王如晨 ,不代表白鲸出海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对于因本网站内容所引起的纠纷、损失等,白鲸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友情提醒:白鲸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请白鲸的广大用户、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向您索要费用、骗取钱财!

本文相关公司

猎豹移动认证


分享文章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53981
{{votes}}
分享文章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53981
{{votes}}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与CE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