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出海—让中国互联网服务世界
{{user_info.user_name}}
您当前是白鲸会员
开通VIP,享受更多服务
会员到期时间:{{user_info.expire_date*1000 | formatDatebyDay}}
合作查看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view_cooperation || 0}}次
合作发布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release_cooperation || 0}}次
公司查看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view_company || 0}}次
榜单下载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download_rank || 0}}次
报告下载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download_book || 0}}次
鲸币数量:{{user_info.jingbi}}
发布
当前位置:白鲸出海 > 资讯 > 正文

十问Gamma:断崖式AIPPT王者如何练成?

尾巴  • 

本文转载自AI产品黄叔。

Gamma 是 AIPPT 断档式的存在,为了更深度的理解这款最强产品,我特别约了即刻@余一 聊了两次,和她专门也录了一期播客,比如这句话其实点出了 Gamma 并不是 AIPPT 的关键。

AIPPT 有两个赛道,一个是专注于怎么把 PPT 做的更好,另一个 Gamma 不是在做一个好的 PPT,而是怎么更好的结构化可视化把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更好的传达给大家。

这期播客更多是从重度用户的视角去理解 Gamma,和本文从产品视角看Gamma 相得益彰,欢迎大家两边都进行吸收:

这篇文章会从几个问题展开,深度的探讨一下 Gamma:

1.  Gamma 是什么?

2. Gamma 的融资和数据情况如何?

3. Gamma 成长的关键点

4. 不就是 PPT 么?为何叫做 deck?

5. Write like a doc,Present like a deck 是什么意思?

6. Gamma 的产品基石是用户体验?

7. 用户体验里的另一个部分是审美怎么理解呢?

8. Gamma 如何实现“审美即产品”?

9. AI 加持,Gamma 爆发?

10. Gamma 的增长居然没花任何钱?

Gamma是什么?

Gamma 是由 AI 驱动的新型内容呈现媒介。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525.png

在 Gamma.app 首页,写着:A new medium for presenting ideas

翻译过来是:一种呈现想法的新媒介,由 AI 驱动!

在下面还有一段小字:“Beautiful presentations, documents, and websites. No design or coding skills required.” 

中文:精美的演示文稿、文档和网站。无需设计或编码技能。

在我和余一交流后,我更深度的理解了这一点:Gamma 是一款旨在简化和优化内容创作与表达流程的智能工具。

那这些,我们会逐步在后面的内容中去剖析。

Gamma的融资和数据情况如何?

Gamma 一年内获 2000 万用户,融资 1200 万美元。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612.png

7 月 31 日,Gamma 的创始人 Grant Lee 在推特宣布,Gamma 过去一年时间获得了 2000 万用户!

此前在 5 月 21 日,他们宣布了获得 12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

为了帮助我们达到下一个增长阶段并执行我们雄心勃勃的使命,我们已经筹集了 12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由 Accel 领投(他们此前也领投了我们的种子轮),得到了 Script Capital、South Park Commons、Lorimer Ventures 和 Fellows Fund 的支持。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627.png

这是他们彼时的用户数据,从 5 月 21 日的 A 轮融资到 7 月 31 日的 2000 万用户,基本是一个月新增 100 万用户的速度在增长。

并且整个团队 16 人,没有在烧钱!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636.png

可以看出他的旅程:

2020 年 11 月,开始成立公司;

2021 年 8 月,Private Beta Launch(私人测试版发布);

2022 年 8 月:Public Beta Launch(公开测试版发布)拿到了 PH 月度产品冠军;

2023 年 5 月:达到 100 万用户;

2023 年 12 月:突破 1000 万用户。

Gamma成长的关键点

用户导向与快速迭代是 Gamma 成功的核心。
Gamma 的成功核心在于“用户导向”与“快速迭代”的完美结合。他们通过深入理解用户需求,持续优化产品体验,同时保持高效的开发和发布节奏。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敏捷方法,加上全员参与的精神,推动了 Gamma 从创立到快速突破 2000 万用户大关。

余一说,她很期待阅读每一次 Gamma 产品的更新说明,因为那里可能会潜藏着超出预期的开心,就很能体现这一点。
有关这些,可以从 Grant Lee 自己两条推特总结看出:

Grant Lee 自己在 7 月 31 日达到 2000 万用户的节点,写了一篇回顾,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646.png

1、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我们的目标不是达到一个任意的用户目标。我们专注于构建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2、倾听用户的声音:我们最新的大多数功能都来自真实用户的反馈。

3、有意识地构建:增长很好,但不是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保持精简。

4、持续创新:我们快速且频繁地发布。仅在过去一年,我们就推出了:

·生成演示文稿、图表和视觉效果 

·转换你现有的工作文件 

·创建和发布网站

在此前的 6 月 6 日,他还发布了另外一个帖子: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646.png

关键表达的内容是:

Gamma 在 3 个月内获得了 300 万用户。这一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来自我们 2022 年的公开测试版发布活动。

你可以在自己的发布中应用的 3 件事:

·构建一个出色的入门体验。

你在发布日的目标:让人们兴奋到向所有朋友和同事分享。一个出色的入门体验是关键。

这是第一印象,将决定你的发布成败。

我保证,如果你的入门体验需要几十次点击和超过几分钟才能完成,你将失去大量潜在用户。

·尽早并经常练习发布。

Gamma 在突破之前有两次重大发布:

1、2021 年的私人测试版

2、2022 年的公开测试版

每次都是一个机会来完善我们的定位,调整团队,并简化协调。

发布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它是你随时间建立的一种能力。你发布得越多,你的活动就越好。你的活动越好,你就能获得越多的媒体报道。你获得的媒体报道越多,发布规模就越大。

如此循环。

·全员参与客户支持。

在发布日,Gamma 的每个人都成为了客户支持代理。

我们倾听反馈,以闪电般的速度修复错误,即使服务器在巨大的访问量下承受压力,我们也保持产品运行。发布是一项团队运动。

客户支持是在高访问量下进行有价值对话的最大杠杆。

这常常被忽视,但对于发布来说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

现在,任何发布都需要做出权衡。

如果三个主要杠杆是速度、质量和范围...你实际上只能选择 1 个或 2 个。Gamma 团队选择了速度和质量。我们愿意无情地削减范围。

我们必须在内部设定明确的期望:

“时间表是神圣的。即使在最后一刻,功能也可能被削减。”

但有了这个约束,我们觉得不用等待“完美”的发布时机也没关系。反正我们永远不会 100% 准备好,没必要推迟。

我们拥抱这个强制性功能。

当然,这些简短的内容并不足以概括 Gamma,下面继续展开,首先是这个问题。

不就是PPT么?为何叫做deck?

deck 更通用,适应现代异步工作方式。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705.png

此图由 Gamma 生成

在前面的章节中,并没有提及 PPT,在 Grant Lee 的文章里,也是在提 Presentations。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点,我们先聊一下为何用 deck,而不是 PPT,很有意思:

首先,一般来说,PPT 专指 Microsoft PowerPoint(慢慢的也会泛化),deck 是更通用的术语,只要是和幻灯片演示相关的,比如 Google Slides、Keynote、prezi 这类,都算是 deck:

640.gif

deck 更加通用,不会被某个具体的品牌对应上,同时我之前给硅谷公司做产品顾问时,也经常听他们说 deck,问过为何不说成 PPT,他们的答复是硅谷那边(特别是这两创始人都是 Google 背景的),更习惯说 deck,PPT 某些角度上会被看成传统、老旧的玩意。

其次,可以听听 Gamma 创始人 Grant Lee 的分享:

PPT 片的理念最初是作为演讲者的视觉辅助工具,它始终旨在让演讲者能够站在旁边或指着幻灯片,作为强大的视觉辅助工具,它仍然需要演讲者真正成为配音,能够实际呈现内容。

我认为我们所看到的是,疫情肆虐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我们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虚拟的,不再总是在同一个房间里,就像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屏幕共享或 Zoom 会议进行交流,而不是都聚集在同一个房间,盯着同一块屏幕。

因此,工作动态发生了变化;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工作不再都集中在同一个会议中进行,更多的是异步进行,如果我有一些内容想要呈现或分享给你,不一定需要实时呈现给你,所以幻灯片是否仍然是每个人在演示时都使用的媒介,我们真的觉得有机会重新构想一下。

这一点确实如此,余一发布的摸鱼指南,也是希望很多人离开她解读的情况下,自己就能看得懂,包括各种辅助的可视化,页面中增加跳转等等,都能达到这一点: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714.png

From 余一《摸鱼探索指南-个人使用篇》,其中一页的局部内容,可见上面是 12345 的结构化表达,下面是一个点击后可展开的 block 块内容。

而 PPT 天然的会让普通用户对于使用门槛,使用体验有疑虑,内心深处涌出担忧,Gamma 不仅仅是在词汇上做出了改变,更是通过这一选择体现了对用户需求和痛点的深刻理解。

理解完了这一点,我们进一步用 Gamma 的一个广为流传的宣传用语来进一步解释。

Write like a doc,Present like a deck是什么意思?

像写文档一样创作,像演示一样呈现。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740.png

此图由 Gamma 生成

大白话理解就是:

我有一个 word,现在需要转成 deck,怎么转我不管,你要给我弄好。

这个过程像一个“自动转化界面”:用户只需要写下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剩下的交给 Gamma!Gamma 用 AI 在中间更好地服务每一个人!

为何是这个思路呢?

这要说起创始人 Grant Lee 创办产品的起点,在他职业生涯里,PPT 是很强依赖的沟通工具,需要花大量时间在格式化、对齐框架,甚至是设计上,包括 PPT 支持的格式也有限,在演示的时候也很需要演讲者来讲解,这些都限制了 PPT 的分享性和异步消费。

更具体一些,Grant Lee 自己经常是先在 Word 和 Google Doc 里起草大纲,整理想法,再把这些内容转移到 PPT 里,为每一张幻灯片设计合适的布局和视觉效果,来回修改,往往让整个过程不再流畅。

这里面他突然想到,为何在文档里能够随意的结构化思考,非常流畅,在幻灯片里面却需要成为一个视觉设计师?

有没有可能,让创建幻灯片的感觉更像写作呢?

再进一步,有没有一种更加流畅的构建模块,让幻灯片的生成是写作优先的方法,而不是设计优先的方法!

我给大家演示一下使用流程你就能明白这一点,首先我点击使用 AI 创建: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750.png

我是先写好文档,所以使用“导入文件”,把文件上传后,Gamma 会自己做解析: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758.png

左侧是设置,中间是内容编辑,下面是 deck 设置相关,这里提示我文本内容太长了,为了不花钱,忍痛删掉了一些文字,接着选择 deck 主题风格: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808.png

确定后点击生成,就可以看到 AI 在为你生成 PPT 的一个动态过程,速度也非常快,就获得了一个可以编辑的 deck,这里我拿实际编辑好的截图示例: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014.png

上图的编辑界面里,左侧是缩略图,中间是 deck 内容区域,右侧是固定的工作区。

之前的 AI 根据导入的文件(或者其他方式比如输入想要的文字内容直接让 AI 生成),生成的 deck,其实很难谈得上完美,毕竟我们叫它 AI,而不是 AGI,但这个生成过程,已经节约了我们很多的时间,接下来可以继续进行快捷的编辑,(具体的编辑流程,我们放在后面的用户体验部分展开)

所以它的 Slogan 是:Write like a doc,Present like a deck。

一个 5000 字的文档,导入后,大约调整 20 分钟,就可以生成一个审美在线的,可以演示,可以分享的 deck。

并且,尽管它是海外的产品,依然可以在国内免魔法打开,分享后,在移动端也会自己适配样式: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829.png

所以它的 Presentation 是非常的方便的:

你可以专注于 Write,Gamma 帮你把中间的转化优化到极致,让你能很方便的做好 Presentation。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838.png

Grant Lee 也在推特阐述了自己的理念:

关于内容创作,我坚持的 3 个核心信念:

1/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视觉学习者,但很少有人是视觉设计师。

大多数人难以有效地传达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被迫使用像 PowerPoint 这样的工具,而这些工具并不是为非设计师打造的。

很多优秀的想法从未见天日,而不是被分享和传播。这是对人类潜力的巨大浪费。

(后续略)

所以,总结来看,Gamma 是一张张卡片构成的基本页面,但每一张卡片,可以无限高,并没有限制尺寸,有点无边白板的感觉,它更多会让卡片适应你,而不是像 PPT 那样,你必须要适应固定的版面尺寸!

Gamma的产品基石是用户体验?

积木化组件管理和 Block 块状编辑是 Gamma 的核心。

易于编辑的操作流程根基是基于用户体验设计。

Gamma 的核心是:积木化的组件管理+Block 块状的编辑理念。

怎么理解呢?我们拿前面没有展开的编辑 deck 部分来说说: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845.png

它的智能布局,提供了多种编辑好的布局样式,可以通过拖动布局到 deck 里,再填充文本的逻辑,来快速组织样式。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858.png

Block 的意思是,每一个内容块,都可以单独进行编辑,比如我选中了上图中的文字块,可以使用 AI 能力来优化内容,这一点就很像 Notion。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909.png

再比如,Gamma 可以通过左侧快速调整表格,并在右侧直观呈现,且可以快速调整图表类型、颜色方案等,帮助用户极快的完成编辑。

还有,Block 可以嵌入到任何一页里面: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918.png

每一个页面也是由 Block 搭起来的,那就可以随意进行切割: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925.png

也可以合并到其他页面: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932.png

基于 Block 的基础设施,Gamma 会逐个去考虑减少用户在内容创建过程(积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摩擦。

进一步的,每一页 deck 内容,都可以被整体优化,可以在页面左上角的更多按钮里呼出: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939.png

也可以用 Copilot 的方式来引入 AI 调整: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948.png

包括拖拽拉进去更多指定的 Block 样式:

微信截图_20240808110955.png

以及更上一层的主题样式,也是对所有 Block 的统一样式管理: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003.png

如果你原本就是一个 doc 写作者,依靠文档写作,就可以通过 Gamma,用导入 doc 的方式,快速的生成这类可视化的 deck!

积木化的组件管理,代表着用户可以很轻易的通过拖拽的方式完成结构布局;Block 块状的编辑理念,代表着可以便捷的对 Block 做处理,包括引入 AI 来优化 Block。

在这两点上,Gamma 和 Notion 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在底层上叠加了优秀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里的另一个部分是审美

Gamma 注重简洁留白,追求杂志般的审美。

怎么理解呢?比如:

第一. 卡片边缘是圆弧而非直角,且卡片有种悬浮在背景层上的立体感: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014.png

包括嵌入的图片,也会自动处理图片四个角。

第二. AI 默认生成的格式简洁&留白: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019.png

我和余一都认为,审美是非常难替代的,Gamma 随手一做就能出 60 分的水准,但国内的 AIPPT 产品,会更加针对企事业单位的模板风格,这是两种审美体系,也阻碍了 Gamma 在国内的推广。

Gamma 的内容呈现你会明显感受到一种简洁的杂志美,它主要的结构化图形表达形态不多,这和国外的风格有很大关系,甚至是海外很多 AI 应用,都着力于强调单点功能,类似的在 deck 里,也基本都是一页讲清楚一个观点。

所以 Gamma 整体就是一个制作很精美的杂志 or 小册子。

那Gamma如何实现“审美即产品”?

雇佣既能设计又能编程的人才是关键。

早期创业公司的终极秘诀:

雇佣既能设计又能编程的人。

这是 Grant Lee 在推特中的分享,这一点非常有意思,继续:

我们很幸运在早期就从我们的第一位设计师 Zach(他从 Optimizely 加入我们)那里学到了这一点。他就是我所说的独角兽设计师。

→ 他会编程

→ 他有超强的视觉能力

→ 他知道如何讲故事

Zach 不只是创建模型,他还构建了我们可以实际操作的有形原型。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流程:

首先,我们一起头脑风暴(即,提出不同的变体,直到想法真正值得实施)。

我们没有花费数周时间来完善。我们把速度当作好朋友。

“试试这个一周。”

“这感觉对吗?”

“让我们调整一下再试试。”

每周,我们都会迭代和改进我们的设计。

这将我们的反馈周期从几周压缩到几天——有时甚至几小时。

这种方法之所以神奇,原因如下:

1/ 更快的反馈意味着更快的改进

2/ 相比模型,真实的原型让你能够早期测试功能

3/ 迭代创造了随时间推移进步的复合效应

多亏了这种方法,我们一直在以快速的节奏持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产品。

雇佣一个既能设计又能编程的人解锁了终极杠杆:

速度。

所以,从一开始 Grant Lee 就开始把审美融入到整个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流程中去,一直生长到现在。

聊了这么久还没提到 AI,但 AI 确实是不可或缺的:

AI加持,Gamma爆发?

AI 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促进 Gamma 爆发式增长。

我们快速回溯一下 Gamma 的发展历程:

Gamma 公司成立于 2020 年底,“一开始我们广泛探索了重新构想幻灯片、沟通和协作工具的可能性。这实际上是在疫情爆发之后,我认为每个人都对未来的工作方式以及沟通将如何改变有一个假设”,Gamme 认为PPT可以有更好的体验,所以提出了卡片式 PPT 的设想,有几个核心要素:

1. 移动设备友好:“因为你需要能够在任何设备上进行演示,而不仅仅是在屏幕上投影”,所以看到了前面移动端样式自适应;

2. 像网站一样的交互性:支持展开交互等,比如下图中的上部分是展开后的,下部分是折叠起来的状态;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041.png

3. 支持多媒体;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048.png

4. 协作增强:支持设置工作区和成员,实现共同编辑。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058.png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内测迭代后,产品已经有了上万用户,团队于是选择在 22 年 8 月产品公测,公测直接拿下 ProductHunt 月榜第一,带来了非常多用户涌入: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104.png

但是发现用户流失很严重,最大的问题还是,尽管做了体验上的优化,但 Gamma 整体还是需要需要用户做比较多的操作才能生成一个漂亮的 deck,这就卡住了大量的用户,用户纷纷流失。

AI 热潮开始后,各种产品开始涌现,给 Gamma 带来最大的启发是,对用户使用 Gamma 的成本进行了大幅的降低: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113.png

这里有两个关键核心点:

1. 不管是 Gamma 还是 PPT,核心都是通过想法展现和格式调整来表达,要么你需要学习 PPT 的高级技巧,要么你来尝试一下 Gamma 的新型卡片式 PPT,其实对于普通用户,门槛都是一样:成本不低!

2. 有了 AI 后,Gamma 可以重新设计用户的创作流程,就像现在这样,AI 直接提供一个预先组装好的模块集,用户可以非常快的看到“乐高积木拼出的形状”,现在只需要你快速修改(甚至修改也可以使用 AI)就能得到最终成品。

包括去年 AI 在全球的热度是相当大的,AI 热度叠加 Gamma 对于创新的理解,一下子用户暴涨。

我自己使用的感受也是如此,Gamma 非常方便的地方是:

我可以用 Word 文档作为 AI 生成的起点,只需要对 AI 生成的 deck 做 20 分钟以内的简单调整,就可以得出审美在线的最终版本,这无疑大幅降低了演示的成本。

这使得迅速生成 deck 变得可行,我们看一个典型用户使用技巧: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124.png

几次我在做演示时都没有足够的时间。

这是我的解决办法:

→ 列出演示提纲

→ 让 ChatGPT 优化提纲并将其转化为幻灯片

→ 将其输入 Gamma

→ 在加载时喝杯咖啡

→ 编辑!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 AI 之于 Gamma 的价值:

Gamma 试图为每一个用户打造一个设计伙伴,就像他们身边有一个顶级的演示设计师一样。现实中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资源,Gamma 用 AI 来尝试实现这一点!

AI 的引入确实让 Gamma 的从 doc 到 deck 的转化变得更简单更易上手,叠加上 AI 热,以及疫情,使得 Gamma 获得了爆发。

并且,AI 在 Gamma 里也无处不在: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132.png

你可以在右侧 Copilot 对话框里完成;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139.png

可以在 Block 里选中文字调出 AI 优化;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144.png

也可以对整个页面做 AI 优化。

非常的方便。

甚至是前置的输入内容环节,也都有很多 AI 的加持!这块就不过多展开了。

Gamma的增长居然没花任何钱?

产品本身的分享属性成为自然增长的动力。

为何不需要花钱就能获得很好的自然增长?

先给个结论,Write like a doc,Present like a deck,本身就构成了良好的增长基础,结合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异步分享所设计的,必然是需要在线化,在线的优质内容分享,本身就足够的方便拉新了,这一点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段思考。

如果把产品自然增长的特性层级分为四类:

1. 别人问起来我都不愿意说的。比如涨粉工具、比如黄色网站。

2. 别人问起来我会愿意说的。比如 copilot、比如 perplexity。

3. 别人不问我也会愿意主动分享的(通过其他平台或渠道)。比如游戏、影视?

4. 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就天然需要让别人知道的。比如 PPT(Gamma)、飞书文档、拼多多。

From 即刻用户@丁志远 Julian!

Gamma 属于第四类,生成 deck 是为了演示,那么天然的就会出现传播,用户会被精美的 deck 所吸引,并产生好奇:这是什么产品?

包括类似的,Gamma 可以生成网站,也支持在线分享 deck,这本身就自带传播:

在 deck 页面的最末尾,有一个引导,点击后用户可以完成注册。

在上面的基础上,Gamma 还有一个锦上添花的“返利”操作:

使用 Gamma 需要积分,你想继续白嫖就得帮我拉新: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153.png

初始注册可以获得 400 积分,每次使用 AI 能力都会消耗积分。

在用户本身认可产品的前提下,拉新并不会让用户觉得在消耗社交货币,反而是给朋友介绍好东西的感觉。

这个循环飞轮大致是这样的:

微信截图_20240808111208.png

总结下,这个飞轮能不能转起来有三个关键点:

产品体验好,才能获得好的口碑,用户才愿意使用 Gamma 生成内容来分享,以及为了积分去主动推荐;

AI 能力,使得新用户能够快速达到 Ahamoment,进而可以更好的分享,是第二个关键点。

内容分享本身就能实现拉新,极其重要,能够让拉新在无形中就完成了。否则就需要用积分来“诱导”用户,难度会变大,但是否能用内容本身就自然的形成拉新,非常吃本身的产品形态。

总结

和余一录播客的时候,她和我一样,第一次用并没有适应 Gamma,直到有位即友告诉她,用法是把 Gamma 当卡片用,她才被打动。

灵活的无边界卡片,是 Gamma 打破 PPT 垄断的关键产品设计,更底层类似 Notion 的 Block 块设计,进一步的构成了乐高积木的地基。

在这些地基上,是审美的提分,是 AI 的加持,是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

所有的这一切,是文化也是基因。也带来了两种路径的分野:

. 国产 AIPPT 核心在于帮助大家做好 PPT 的排版和设计;

. Gamma 在于配合用户更好的去表达和沟通。

我个人很喜欢 Gamma 产品,非常的具备产品美感,有独特的思考,like Notion、Arc、心光、flomo 等等,都是非常棒的产品,深度的去理解他们,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愉悦,带来很多的触动。


文章信息来自于AI产品黄叔 ,不代表白鲸出海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对于因本网站内容所引起的纠纷、损失等,白鲸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友情提醒:白鲸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请白鲸的广大用户、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向您索要费用、骗取钱财!


分享文章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30464
{{votes}}
分享文章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30464
{{votes}}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与CE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